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答案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06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力与运动)

来源:fjsedu.com 2006-4-20 16:28:12

2005-2006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测试题

力与运动专题

一、选择题(4×10;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不选得0分,漏选得2分)

1.如图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体,F是作用在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可能是

    A. μ1=0    μ2=0

    B. μ1=0    μ20

    C. μ10   μ2=0

    D. μ10   μ20

2.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12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现用大小相同的外力F沿图示方向分别作用在12上,用 的外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3上,使三者都做加速运动。令a1a2a3分别代表物块123的加速度,则(   

       Aa1=a2=a3      Ba1=a2,a2>a3

       Ca1>a2,a2<a3     Da1>a2,a2>a3

3.如图所示,甲、乙为河岸两边的位置且甲在乙的下游.一艘小船从乙位置保持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行驶,恰好能沿虚线到达甲的位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时船渡河的时间最短

    B. 此时船渡河的位移最短

    C. 此时船渡河的时间和位移都最短

    D. 此船若要沿虚线渡河则船头应始终指向甲

4.图中 是光滑斜面轨道, 是光滑的折面轨道,但在 处都有光滑的圆弧过渡, 的总长度等于 ,现让一个小球先后三次在不同的轨道上自最高处 无初速释放,到小球接触水平面为止,则(     

A.沿 线用时最短

B.沿 线用时最长

C.沿 线用时比沿 线用时短

D.沿 线用时与沿 线用时一样长

O

A

B

m

5、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点为弹簧原长时上端的位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正上方的A点由静止释放落到弹簧上,物体压缩弹簧到最低点B点后向上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O点到B点的运动为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O点到B点的运动为一直减速

C.物体从B点到O点的运动时,O点的速度最大

D.物体从B点到O点的运动为先加速后减速

6图中OA是一遵从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规律的弹性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的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作用于A的摩擦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0.4

0.8

1.2

1.6

2.0

2.4

2.8

1.4

0

1.5

1.6

1.7

1.8

1.9

2.0

2.1

t/s

F/N

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  AC  A

At=0.2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Bt=1.1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D.摆球摆动的周期是T=1.4s

  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物体,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向左运动,(      )

A.物体的速度由v减小到零的时间等于mv/μ(mg+Bqv)

B.物体的速度由v减小到零的时间小于mv/μ(mg+Bqv)

C.若另加一个电场强度大小为(mg+Bqv)/q,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物体将作匀速运动

D.若另加一个电场强度大小为(mg+Bqv)/q,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物体将作匀速运动

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A点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一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图中B为轨迹上的一点,虚线是过AB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水平面划分5个区域,则关于施力物体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B.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域

       C.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②区域

       D.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10.如图6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    到最短的过程中(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二.填空题:(10分)

11.(6分)如图所示,图A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图B中将长为l1的弹簧(其它同图A)现将l2线剪断,则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A             aB                

12.(4分)早在19世纪,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就明确指出:“沿水平地面向东运动的物体,其重量(即:列车的视重或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一定要减轻。”后来,人们常把这类物理现象称为“厄缶效应”。如图所示:我们设想,在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平线上,有一列质量是M的列车,正在以速率v,沿水平轨道匀速向东行驶。已知:(1)地球的半径R;(2)地

球的自转周期T。今天我们象厄缶一样,如果仅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火车随地球做线速度为 R/T的圆周运动)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N;在此基础上,又考虑到这列火车匀速相对地面又附加了一个线速度v做更快的圆周运动,并设此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N/,那么单纯地由于该火车向东行驶而引起火车对轨道压力减轻的数量(NN/)为     

三.实验(20分)

13.(1)(5分)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不述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B、实验中,若测F1时弹簧秤上的弹簧与其外壳发生摩擦,引起F1F2的合力F的偏差,F与真实值相比较,F的大小偏小

C、若用两个弹簧秤拉时,合力的图示F的方向不与橡皮条在同一直线上,则说明实验有错误

D、若实验时,只有一个弹簧秤,则应按下述方法操作: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两条线的方向和弹簧秤的读数F1;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为F2

2)(5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14.(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1

2

3

4

5

6

7

0

8

m/102g

x/102m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四.计算题

15.(14分) 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求:(1)A经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16.(14分)人们受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小鸟扇动翅膀获得向上的举力可表示为F=kSv2,式中S为翅膀的面积,v为小鸟的飞行速度,k为比例系数。一个质量为100g、翅膀长为a、宽为b的燕子,其最小的飞行速度为12m/s。假如飞机飞行时获得的向上举力与小鸟飞行时获得的举力有同样的规律,一架质量为1080kg的飞机,机翼长宽分别为燕子翅膀长宽的2015倍,那么此飞机的起飞速度多大?

 

 

17(16)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大小为μ=0.50,斜坡的倾角θ=37°。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人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出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为L=20.0m,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sin37°=0.6cos37°=0.8)

 

18.(18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1)将两个小圆环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θ=30°的位置上(如图).在—两个小圆环间绳子的中点C处,挂上一个质量M= m的重物,使两个小圆环间的绳子水平,然后无初速释放重物M.设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摩擦均可忽略,求重物M下降的最大距离.

2)若不挂重物M.小圆环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以忽略,问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

置时,系统可处于平衡状态? 

 

19 18分)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

3)求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D

C

A

A

AD

C

AC

D

AC

BD

11.gsinθ      gtanθ

12.

13.1ACD        22.10,下落过程中有存在阻力等

14.(1)图略  204.9   24.5

15.(1A球球落地的时间由运动学公式求得

              t=1s

   2A球落地时,B球的空间位置是

      m

       m

AB两球间的距离  m

 

16.由F=kSv2得,对小鸟   m1g=kabv12   

对飞机   m2g=2015bv22    

         代入数据得:  v2=72m/s

17a=2m/s2       s50m

18(1)重物向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

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另解h=0舍去)

(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

a.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b.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

c.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d.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知,系统如能平衡,则两小圆环

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

圆环竖直对称轴两侧 角的位置上(如图所示)

对于重物 ,受绳子拉力 与重力 作用,有

   

  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绳子的拉力 、竖直绳子的拉力 、大圆环的支持力 .两绳子的拉力沿大圆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所以

19.解:(1)物体PAB轨道上滑动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物体P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2)当没有传送带时,物体离开B点后作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为t B点下方的传送带静止时,物体从传送带右端水平抛出,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也为t,水平位移为 ,因此物体从传送带右端抛出的速度 .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时,有 . 解出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3)当传送带向右运动时,若传送带的速度 ,即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仍为 ,落地的水平位移为 ,即sl  当传送

带的速度 时,物体将会在传送带上做一段匀变速运动.如果尚未到达传送带右端,速度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后物体将做匀速运动,而后以速度v离开传送带.v的最大值 为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而达到的速度,即 .由此解得 . 当 ,物体将以速度 离开传送带,因此得OD之间的距离为

. 当 ,即 时,物体从传送带右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OD之间的距离为

. 综合以上的结果,得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